他50岁才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,专门关注平民维权和疑难小案。有人说:吕思源骨头硬,敢斗争,我们浙江如果有更多像吕思源这样的律师就好了。
头发花白不改“敢斗”秉性 吕思源有着一头坚硬的花白头发,犹如他的个性。吕思源说他这种“好斗”、“敢斗”的秉性源自他的家庭和自小生活的经历。出生在浙江磐安新渥山区贫苦农家的吕思源,自小放牛。爷爷和父亲都爱帮村民打官司,被称为“土讼师”。 “小时候爷爷和父亲分别告诫我3句话,影响了我的一生。”吕思源回忆道,“爷爷说,‘硬的人不要怕,弱的人不要欺,困难的人帮一把’;父亲说,‘事先小心,事中谨慎,事后大胆’,后来我才明白,这是他们在民间诉讼中积累的经验。” 吕思源在大学里学的是中文,毕业后分配到国有企业搞文秘。企业老总见他能写会道,1985年任命他为法律办公室主任,这也是吕思源真正开始从事法律工作,那一年他43岁。 1992年,吕思源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证,此时他已50岁。1994年,年过半百的吕思源辞去公职在杭州办起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,取名“思源昆仑”。吕思源说:“思源者,饮水思源不忘本,这个本就是老百姓;昆仑者,就是在我们律师心中,法律重于昆仑山,两层意思合并表达了我们律师为国为民、矢志护法的执著信念。” “三怪”律师爱帮“四无”群体 吕思源办案有“三怪”。一怪:专注收费不高的小案难案;二怪:专注贫困线下的平民百姓;三怪:有棱有角,傲世独立。 在吕思源代理的案件中,90%以上的当事人是弱势群体。吕思源把他们称为“无钱、无权、无势、无靠”的“四无”人员。“我见不得他们受苦,更见不得他们被欺压,有理无处申。” 吕思源说,在他的律师生涯中,他最痛恨的是权大于法,最痛苦的是老百姓告状无门。 当背着装满申诉材料牛仔包的农妇朱汉莲出现在吕思源面前时,吕思源含泪拍案而起。 朱汉莲是德清县南路乡双桥村村民,她丈夫在湖州办厂,包养“二奶”,不料丈夫意外遭车祸身亡,“二奶”趁机侵吞了工厂财产。朱汉莲原以为自己稳操胜券,与“二奶”对簿公堂,然而,一审二审均败诉,朱汉莲向省高院申诉,也被驳回。 6年里,朱汉莲为申诉走破了19双鞋子,背烂了4个牛仔包,欠债十多万元。她曾请过的9名律师,有的知难而退,有的竟“趁火打劫”。 但朱汉莲仍执著地讨“说法”,被新闻媒体称为“江南秋菊”。 吕思源决定免费为朱汉莲提供法律援助,这也是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件援助案件。吕思源发现此案输在证据上,疑点集中在一份伪造申请产权的证明上。然而房管部门以种种理由拒绝律师调查取证,相关部门也表示爱莫能助。 吕思源愤然给湖州市委书记写信。在市委书记的批复下,取证才得以顺利进行。吕思源拿到了证明伪证的铁证。 省高院终审判决使朱汉莲6年蒙冤一朝案清。 方方正正添薪法治社会 吕思源做律师系半路出家,再加上他一口浓重方言,一些同行嘲讽他是个“土律师”。吕思源对此并不讳言:“我是农民出身,一身土气,土律师不假。” 吕思源的性格始终是有棱有角,方方正正。有人称他一根筋走到底,不会绕圈。 一日,吕思源正在温州办案,刚要吃饭,一商人匆匆找来,肥胖的身材撑得椅子满满的。商人向吕思源伸出两个指头:“我给你200万!你帮我老大辩护。”商人所指的“老大”是一名官员,因涉嫌犯罪被羁押。吕思源对此官恶名早有耳闻,听商人这么一说,当即火了。 吕思源指着商人对宴请者说:“今晚请我他走,请他我走!”大家劝说先吃完饭再说,吕思源一口回绝。 “我不信花200万请不到好律师。”商人十分尴尬,说完悻悻而去。 有同行讥讽吕思源:现在打官司就是打关系,都像他那样打下去,将来饭碗难保。 实际上,至今吕思源代理的行政诉讼和名誉侵权等案件鲜有败诉。无论是89位三轮车夫告政府,还是企业状告物价局违法定价案,吕思源都坚持到底,赢得了一个个官司。 “不是找我的每个案件我都接,没有公理的案件给再多钱我也不接。律师就是要依法维权!”吕思源觉得这是他做律师的职业底线,也是他敢于斗争的基础。 吕思源把林则徐的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引为座右铭。他说:我今年67岁了,还想再干20年,为法治中国添薪助燃。 |